[財經腥聞] 台股基金近5年累積報酬率22.5% 遠超越大盤 (?)
新聞連結: https://goo.gl/yciM7g
以相同的時間區間來看,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2011/1/30 為 11998.76,2016/11/30則來到15235.13,接下來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國小數學了,算出來了嗎? 相同時間區間,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報酬率為26.97%,與基金業者的22.45%相比,孰優孰劣似乎高下立判了。
(別忘了,共同基金還暗藏著昂貴的內扣費用/經理費用(1.5%~3%不等) 這種暗黑名目會吃掉投資人的報酬率啊!)
這有點尷尬阿,跑財經新聞數學和基本觀念這麼差,會被笑阿...
首先,關於台股加權指數,其實可分為 "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" & "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"。 兩者的差別在於 "配息" 對指數的影響。一般我們在報紙電視上所看到的加權指數並沒有考慮配息"再投入",只單純以股價為指數計算基礎。
那問題就來了,若要跟基金業者所謂的報酬率來比,台股這五年來報酬率到底如何?
基金業者報酬率是有考慮配息的,故要以相同的邏輯來做比較,當然就是要考慮還原配息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。
(可至證交所查詢: http://www.twse.com.tw/ch/trading/indices/MFI94U/MFI94U.php)
(可至證交所查詢: http://www.twse.com.tw/ch/trading/indices/MFI94U/MFI94U.php)
以相同的時間區間來看,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2011/1/30 為 11998.76,2016/11/30則來到15235.13,接下來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國小數學了,算出來了嗎? 相同時間區間,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報酬率為26.97%,與基金業者的22.45%相比,孰優孰劣似乎高下立判了。
(別忘了,共同基金還暗藏著昂貴的內扣費用/經理費用(1.5%~3%不等) 這種暗黑名目會吃掉投資人的報酬率啊!)
這又讓我想起2008美國的門徒基金向巴菲特挑戰的故事:
十年後PK報酬率,輸家將捐出100萬美金用做公益。
後來巴神只簡單地選了S&P500的ETF,在去年(第七年)就創造了69%的報酬率,而門徒呢?
19.6%,慘輸。
其實巴菲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及自家股東會上提及,投資被動指數基金(ETF),才是最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投資方式:藉由複製指數成分,讓全球最強的500大企業為你賺錢,如此還可以省下高額的基金管理費。
( 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business/breakingnews/1233169 )
十年後PK報酬率,輸家將捐出100萬美金用做公益。
後來巴神只簡單地選了S&P500的ETF,在去年(第七年)就創造了69%的報酬率,而門徒呢?
19.6%,慘輸。
其實巴菲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及自家股東會上提及,投資被動指數基金(ETF),才是最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投資方式:藉由複製指數成分,讓全球最強的500大企業為你賺錢,如此還可以省下高額的基金管理費。
( 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business/breakingnews/1233169 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