護城河投資優勢(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) --- 心得與重點整理

護城河投資優勢(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)是目前市面上專門探討巴菲特與蒙格常提到的"護城河(moat)"專書。



何謂護城河? 為什麼巴菲特提到投資企業時,"護城河"是其中一個重要思考關鍵?

首先,回到投資的初衷 --- 賺錢,而且最好是能穩定持續地賺下去。

價值投資人的投資觀點,即使是買進一股的股票,也代表你擁有一家企業的一部分。而一家企業的價值,等於公司存在期間內所創造的淨現金流量(業主盈餘)。該企業若能長期創造現金,其價值也將高於其他只能維持短期創造現金能力的企業。

此時,所謂的"護城河"就扮演關鍵的角色: 即在產業內能長期維持競爭力,且具持續為股東創造現金流的能力,並持續將競爭者拒於護城河之外,難以接近半步來分一杯羹,是一種結構性的特質。

護城河的重要性,大致可列為幾點:

1. 強化投資紀律。
避免支付過高的價格追買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,因為優渥獲利的存續期間,才是投資人要考量的重點。
2. 大幅降低投資發生永久性的資本損失。
因為只有在充分了解企業的護城河條件,才能判斷企業遇到的"麻煩"是暫時的? 還是永久的?
3.協助投資人界定"競爭優勢範圍",即"能力圈(circle of competence)"。
投資人應集中精神處理自己最熟悉的優質企業。

然而,書裡也提到常被誤認是護城河的假性競爭優勢,即假護城河 (eq.賽馬時,你下注的依據是騎師? 還是馬匹?):

1. 優異的產品 
2. 強勁的市占 
3. 優異的執行
4. 完善的管理
以上四點其實以取代性應該就很好理解。

接著,何謂真正的護城河(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)?

1. 品牌(定價能力),專利(法律與時間的保護),特殊營運許可(法規)...等無形資產
2. 客戶轉換成本(高黏著性,客戶一換供應商就必須承擔高成本重新規劃)
3. 網絡經濟(產品/服務價值會隨使用者增加而提高)
4. 成本優勢(生產程序/地理位置/特有資產/經濟規模)

若能找到具備護城河的企業,投資成功的機率就會相對高出許多。
但更重要的是,等待這種企業股價低於其內涵價值,然後買進
即"勝券在握"裡提到的價值守則: 判斷價值,合理價位買進

但評估的功夫,這就是靠各自努力了。畢竟方法百百種,每個人的評估標準和方式都會依據所吸收內化的知識有所差異。

最後一章應該是讀起來最有感的一章了,也是實際決策時最掙扎的一刻--- 何時賣出?

精明地賣出,創造優異報酬,這始終是最難的真理。

作者試著要大家問問自己:
我是否犯錯?
相關企業是否發展不好?
這筆資金是否有更好的出路?
這支股票佔投資組合部位是否太龐大?

只要發現當初買的理由已經不存在,就不該繼續持有。
但如果答案都都不是肯定的,或許就不該賣出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一萬小時的工程:隱形的天才】2018/04/14

債券 vs. 利率

[財經腥聞] 台股基金近5年累積報酬率22.5% 遠超越大盤 (?)